棕榈油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是从油棕果果肉中榨取的油脂,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原产地为西非,现东南亚和非洲是全球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的近90%。目前,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全球前三大生产国。油棕的单位面积产油量非常高,是花生的7~8倍,大豆的9~10倍,有“世界油王”的美誉。棕榈油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在2012年全球食用油消费排行中,棕榈油以31%的全球食用油脂消费量,超过有机大豆油成为第一大植物油脂。

棕榈油含有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多酚固醇鲨烯等多种营养和功能性微量成分,可以为人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生物系统免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

棕榈油作为一种加工原料,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快餐面薯片、饼干、特种油脂代可可脂咖啡伴侣等多类食品的加工中均有广泛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棕榈油被广泛用于各项食用油领域,尤其是在反式脂肪以及转基因食品广受关注后,全球市场上棕榈油作为氢化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的替代是大势所趋。分提后的棕榈油,不仅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而且能够替代动物油脂和氢化油脂,减少人体内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等物质的摄入。

简介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有机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棕榈油是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棕榈油作为世界油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因而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两大棕榈油生产国。过去10多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0个国家在生产棕榈油,主要生产国只有3个,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这3个国家的总产量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自2007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之前,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t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有机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大豆油。

历史发展

棕榈油原产于西非。作为天然食品,棕桐油的使用已超过5000年的历史。

1870年,油棕树作为一种装饰物从西非传入马来西亚。1917年开始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 Tennamaran Tennamaran 庄园开始商业种植。

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贸易的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桐油的产量。

1970年以来,棕榈油成为印度尼西亚发展最快的经济作物。1986年—2006年的20年时间里,印尼棕榈种植面积增长近10倍,从60.7万hm2发展到607.5万hm2;棕榈油产量从164万t增长到1610万t,到2013年已经超过3000万t。印尼棕榈种植园长期以来主要有3种经营模式:大型私人种植园、国营种植园和个体农户小型种植园。近10年,为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棕榈种植园模式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已经逐渐由政府主导和控制市场转向私人经营和市场自我调节为主,国营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在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中所占比重由1986年的54.8%和67.8%下降到2006年的11.5%和15%;同期大型私人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分别由23.8%和28%上升到45%和47.7%,已发展成为棕榈业的支柱;个体农户种植园的面积和产量比重从21.4%和4%增长到43.5%和37.8%,其增长势头最猛。

就地域分布看,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其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印尼总产量的80%。印尼共有19个省种植和生产棕榈油,包括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省、南苏门答腊、朋姑露、楠榜省、占俾、亚齐特别行政区、邦加勿里洞、西爪哇省、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巴布亚省等。印尼的棕榈油生产商很多,著名的有金光集团(SinarMasGroup)、米南伽奥甘农业公司(PTPerkebunanMinangaOgan)和金鹰国际集团(RGMInternational)等,其中金光集团是印尼最大的棕榈种植、棕榈油精炼加工和油化学品生产商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精炼厂。上述集团和公司掌握印度尼西亚大部分棕榈油市场,为印尼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棕榈油。

目前,全球棕桐油产量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很多国家也开始广泛种植油棕树,棕桐油产量逐年增长。

分类

RBD12

熔点为12度,可用作食用植物油。但现在市场最容易获得的是熔点为24度的棕榈油(成本较低)。

RBD24

主要用作食用棕榈油;经提炼加工后可以食用,一般用来炸快餐面和做糕点,在超市,大商所所棕榈油交割标准为24度棕榈油。买的调和油里成分有棕榈油(调和油分为经济型、风味型、煎炸型、高端型,一般只有煎炸型添加棕榈油)。

RBD44

棕榈油里高熔点呈固态状的棕榈油,用于化妆品。

RBD PKO

棕榈果果核里的仁榨出棕榈仁油,这个价格比棕榈油高1/3左右。用于高级化妆品等。

UCO

Used Cooked Oil,使用过的食用棕榈油。

保管方式

棕榈油储存最佳温度:24度—33度。但若需要保持液体状态以便运输,温度应控制于油脂熔点以上5℃~8℃即可。

生产贸易情况

生产情况

棕榈油的生产高度集中,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2019/20年度产量高达4250万吨。马来西亚次之,年产量达1900万吨,其次是三个产油大国——泰国哥伦比亚尼日利亚,产量总和为570万吨。

棕榈油生产加工业是印尼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资料,目前棕榈种植已占到农业产值的11.87%。2003年—2006年,棕榈种植业的产值平均增长率为17.8%,远高于整个农业部门8%的比率,同期棕榈油产量以每年约15.3%的速度增长,其中个体小农种植园增长最快,为20.7%,私营部门为15.9%。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巨大,但是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印尼棕榈油生产效率为3.8t/hm2,远低于马来西亚的4.6t/hm2。2010年印尼原棕榈油产量为2100万t,出口量为1550万t;2011年产量为2300万t,全年出口量超过了1800万t,印尼政府还计划到2020年将原棕榈油产量提升至4000万t。

政策方面,印尼政府为了支持棕榈油行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2014年10月1日起,印尼棕榈油出口最高关税从25%下调到22.5%,最低出口税率从1.5%上调到7.5%。这一举措提升了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加工利润,从长远来看,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占据了接近90%。在之前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是在全球排第一的,但印度尼西亚后来居上,但其国内消费量也大,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的产量依然在全球棕榈油价格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贸易情况

从世界植物油市场发展前景看,全球对植物油需求继续增长。在对植物油需求增长中,棕榈油比重继续上升,尤其是近几年,印度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对棕榈油的需求,再加上欧洲等国大力发展生物燃油,燃料用棕榈油需求也会出现较大增长。世界油料组织(OilWorld)研究显示,2013年棕榈油处于去库存周期,全球棕榈油种植地区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2012/2013年全球棕榈油产量为5333万t,较2011/2012年上涨263万t,主要得益于印尼的增产。从历年的棕榈油产量来看,2011/2012年棕榈油产量一直在5000万t之上,2012/2013年全球棕榈油产量仍居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在全球大豆产量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棕榈油产量仍居高位,对全球油脂市场来讲可谓供给较为宽松。

随着世界需求的加大及印尼产量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印尼棕榈油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赚取外汇的重要行业之一。2006年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6%,非油气出口收入的8%。根据印尼海关统计,2001年—2006年印尼棕榈油及衍生产品年平均出口额增长55%,从12.27亿美元增长到52.97亿美元;出口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9.5%,从548.5万t增长到1190万t。目前,印尼的主要出口市场为印度、中国、荷兰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1%、13%、10%、7%和6%。随着中国对棕榈油进口配额的放开,以及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出口在欧洲市场和印度市场接连碰壁,印尼已开始将棕榈油出口市场向中国倾斜。作为主要的消费国,中国占全球棕榈油消费总量的14%,印度占11%。

印尼政府计划从2015年开始,只允许出口50%的原棕榈油,到2020年只允许出口30%的原棕榈油,借此发展国内棕榈油下游产业,带动印尼经济增长。此外,印尼自2013年年底开始实施可持续棕榈油标准(ISPO)。按照这种强制性标准,如果种植商完全满足该标准的要求,政府将给予其减税(享受更低的出口关税)待遇。

中国和印度是主要的棕榈油进口国,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发展,这两国在未来的总需求量占比肯定会逐步提升,对于中国这类基本棕榈油消费完全依靠进口的国家来说,国内的合约受外盘的影响较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全球的棕榈油出口量依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最多,一般来说,其国内销售量加上对外出口量基本就能代表全球棕榈油的需求松紧程度了,这些数据也是外盘棕榈油合约价格变动的主要依据。

全球消费类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人口基数大的同时,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未来的消费量必然上升,在产量既定的前提下,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下跌空间。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2019/20年进口量预期约975万吨。紧随其后的进口大国是欧盟和中国,中国在2019/20年进口了约730万吨棕榈油,足够满足国内所有需求。

生产技术

加工流程

(1)棕榈果的接收。棕榈果从果树采摘以后运输到棕榈毛油工厂,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做筛检处理。

(2)鲜果束的蒸煮杀酵过程。该过程是靠蒸汽加压加热到145℃,杀酵时间至90~120min。该过程主要使果实和果串分离,同时也使核与核壳分离,还能阻止游离脂肪酸酸值的升高。

(3)脱果、捣碎、压榨。该过程主要是让果实与果串分离,果实经压榨后果肉中的油脂与纤维及核分离。

(4)油澄清过程。该过程主要是将毛油中的水和泥沙等杂质部分做清理。

(5)仁核分离。该过程主要是将油饼中的纤维分离后,将核破碎,然后是将仁中的壳分离之后储存。

生产设施

由于棕榈油高熔点特性,其在常温下很容易凝固,所以在整个棕榈油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热,对生产温度要求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果串、纤维、壳经过再处理之后储存起来,然后配套相应规模的生物质锅炉将其燃烧产生蒸汽供生产使用。一般在棕榈油工厂会配备相应的柴油发电系统,但为了节约成本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部分工厂配备了汽轮发电机组,使锅炉的水蒸气首先通过汽轮机的降温降压之后再输送到生产车间。

生产过程中首先启用柴油发电机,将锅炉点燃开启,当蒸汽达到汽轮机所需要的压力并且燃料循环供给稳定后开启汽轮发电机组,此时就可以关闭柴油发电机组。该过程一般在开始生产后需要1h的时间。所以待汽轮发电机组运行之后,其供电系统就全部与外界隔断,可以连续性的生产。在此过程中汽轮机多余的电量则会被输送到附近的居民区作为照明用电或其他工业用电。

水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特别是锅炉蒸汽用水要求比较高,水质的好坏将严重影响锅炉的寿命及油质的质量。所以锅炉用水要进行严格的水处理之后才可使用。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渗透逆渗透、阴阳离子处理、ph值、水的软化等形式进行处理。较多工厂采用引河水到工厂蓄水池,由于河水的质量较差和不稳定性比较强,源水的处理对工厂的生产比较重要。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也尤为关键,由于污水中含有生产过程中余留的残油,为减少污染和对残油的回收,主要采用的是沉淀分离的形式。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棕榈油为“饱和油脂”,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2%,脂肪酸主要包括软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等,其中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最高,分别高达41.3%~46.3%和36.7%~40.8%。另外,棕榈油中含有9%~12%的亚油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棕榈油因其特有的脂肪酸组成形式,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加工需求,率先进行分提,得到不同熔点的棕榈油,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分提后的棕榈油,不仅不会使人体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相反,以其饱和脂肪酸较高的特点,在不同食用领域中还具有特殊的优势。常见的棕榈油分提油脂有棕榈油硬质、棕榈液油、超级棕榈液油等。

热量和胆固醇

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充足的热量摄入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障,但是热量摄入过多,就会在人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棕榈油以及其它常见动植物油脂的热量均在900大卡/hg左右,其中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与棕榈油的热量差值均为1大卡/hg,各种油脂的热量差值不大;另外棕榈油作为木本油料作物,虽然具有动物油脂相似的物理性质,但本身并不含胆固醇。由此可见,食用棕榈油并不会在热量和胆固醇摄入上对人体造成危害。

维生素

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天然VE和类胡萝卜素,VE是能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类胡萝卜素是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VA)的前体,在人体内具有VA的生物功能。由表3看出,红棕榈油中的VE含量高达468mg/L,经过脱胶、脱臭、脱色等精炼工序后,精炼棕榈油中VE含量虽受到一定损失,但仍高达367mg/L,而橄榄油中VE的含量仅为1.04mg/L。AzrinaAzlan等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棕榈油中的VE含量比橄榄油中的含量高达近90倍;棕榈油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非常丰富,橄榄油中的含量最高仅为3.69mg/L,而未脱色的红棕榈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是500~700mg/L,为橄榄油的135.87~190.22倍。由此可见,食用棕榈油,可以为人体补充大量的VE和VA,对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抗衰老以及多种疾病的预防均有一定的作用。

特点

熔点高

棕榈油比较奇特,它的饱和脂肪含量高达 50 %左右,跟猪油比都毫不逊色,其次它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也接近 40 %,但多不饱和脂肪含量比较低,这使得它的熔点能高到 35 °C,在常温下是固态或者半固态,稳定性很好,不容易氧化变质。

口感好

从分子结构看,饱和脂肪的分子结构处于一个长的直线的状态。从食品加工角度,它跟淀粉、各种纤维素接触时,脂肪酸可以进入淀粉的螺旋结构的内部,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螺旋结构的复合物,使得粘度以及韧性都会更好,所以棕榈油在室温下可以呈固态藏在食物当中,不像加了很多植物油那样在室温下会渗出来,它既给你带来细腻的口感,又不让你感觉太油腻。

热稳定性好

由于饱和脂肪比例比较高,在高温下棕榈油更不容易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更适合煎炸等高温烹调,在油炸类食品中应用最广泛。

这样的特性也使得它在食品加工中可以很好地替代氢化植物油。传统的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不好,棕榈油就因为不含反式脂肪而使用性能接近氢化油受到了欢迎。

抗氧化

棕榈油中含有约1%的微量成分,主要包括了VE、类胡萝卜素、酚类化合物、固醇鲨烯、茄红素等。这些微量成分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一方面能够抑制自身油脂的氧化变质,保持较高的热稳定性;另一方面,人体摄入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生物系统免受氧化,同时具有抑制癌症、胆固醇的合成和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精炼工序对微量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以角鲨烯为例,精炼后棕榈油中的角鲨烯含量仅为棕榈原油的1/7~1/16,精炼工艺还需进一步改进。

用途

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棕榈油性价比非常好,而且生产效率和产量也非常高。棕榈油是天然产品,没有任何转基因,且含有天然的固体脂肪。棕榈油的产量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比较大,号称为食品界的“工业味精”。但是,棕榈油由于其分提的熔点较高,棕榈油一直未能真正走向老百姓的餐桌,在中国棕榈油主要应用于方便面、饼干与烘焙工业,食品专用油以及油脂化工行业

烹饪

随着低熔点棕榈油分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够将棕榈油的熔点降低,使其在低温下呈液态;降低了饱和度,使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51%降到30%。这一大技术突破,使得棕榈油产品具备了很多优势,如营养不怕炒:在高温下,营养不分解、不流失;油烟非常少:在煎炸、烹调时几乎不起油烟;煎炸油不糊: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在反复煎炸食品时,棕榈油油依然保持清晰透亮;饭菜馊不了:用棕榈油加工过的食品就像在食物外包裹了一层入口即溶的保鲜膜,这样能使食物保鲜、保质时间更长;棕榈油是天然产品,没有任何转基因,而且含有天然的固体脂肪,将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信赖。这将进一步丰富世界尤其是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品类,其耐高温属性也将为中式高温烹开启健康新时代。

食品工业

约九成的棕榈油被应用于食品工业,它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加工油炸食品,也被添加到巧克力、冰淇淋等食物中。

化工行业

制造肥皂、塑料、涂料、化妆品、洗涤产品等。

生物能源

用棕榈油和棕榈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基材料的先进技术,为碳中和做出贡献。

认识误区

一直有说法称:“棕榈油饱和脂肪多,对健康不利”,还有报道称,“研究发现棕榈油会促进癌症转移”。一谈到棕榈油,很多人认为它是廉价的工业原料,是不健康的代名词。实际上,这种说法夸大了棕榈油的危害。棕榈油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它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这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从食品加工角度,它有很多优点,但从营养角度,它却不利心血管健康。

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基本都在 50 %以上,商业使用的(经过提纯的)棕榈油饱和脂肪比例可以高达 80 %以上。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摄入过度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也正因如此,全世界各国的膳食指南、健康建议都提示我们要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最新膳食指南和中国膳食指南都建议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膳食总能量的 10 %。

作为一种油脂,棕榈油也有它的营养优势。它可以给我们脂肪酸和人体活动的能量,除此之外还含有较多的生育三烯酚,这是维生素 E 的一种;它往往还含有比较多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能够转化为维生素 A。

我们在考虑到底吃不吃棕榈油的时候,都不能脱离“量”。《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建议我们食用油摄入总量每日 25 ~ 30 g;成人脂肪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30 %以下,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脂肪的总量要控制在 50 - 70 克;这其中饱和脂肪不超过总脂肪摄入量的 10 %,大约是 5 - 7 克。在这个推荐量下,适当吃棕榈油是不用担心对健康产生危害的。

棕榈油确实不算一种健康的油脂,而且使用了较多棕榈油的食品不要吃太多。棕榈油本身无害,关键还是要注意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膳食平衡。

棕榈油业管理

全球最大的两个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自印尼独立以后,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棕榈油业发展,在第2个5年发展计划时,就曾制定种植园10年规划,注重吸引和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棕榈油种植园。2006年,印尼政府再次将棕榈种植列入国家优先发展行业,计划为种植园提供贴息贷款及减少税收等优惠政策,并将在苏北、廖省、西加里曼丹和东加里曼丹4个地区建立棕榈油工业集中发展区,吸引国内外投资商。此外,为使棕榈油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印尼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重新调整国有种植业的战略和模式,强化管理,提高国营种植公司的效率,并完善国家市场战略以促进棕榈油消费。

目前,印度尼西亚棕榈油行业的管理部门主要有3个:农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农业部种植园总司负责棕榈种植业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技术标准等;工业部负责棕榈油加工生产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加工企业的注册、经营、生产和销售等;贸易部国际贸易总司负责棕榈油进出口贸易环节的管理,包括棕榈油及衍生产品贸易政策、棕榈油进出口商注册和经营许可等。

此外,印尼政府还将税收作为调控棕榈油市场供求的手段。为促进棕榈油出口,印尼曾将棕榈油出口税率从1999年的60%以上调至现在的零关税,但政府仍保留了10%的初级产品增值税。近期,印度尼西亚国内部分人士呼吁政府为鼓励本地棕榈油下游行业的发展,需对棕榈出口采取限制措施,若印尼真的采用调高出口税率等限制措施,无疑加剧了未来国际市场棕榈油供求缺口。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Malaysian Palm Oil Board,简称MPOB)是马来西亚政府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促进和制定马来西亚油棕业国家目标、政策和优先事项。

MPOB是根据马来西亚国会制定法典第582条,于2000年5月1日成立,为马来西亚棕榈油研究院(Palm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ysia,简称PORIM) 与棕榈油执照局(Palm Oil Registration and Licensing Authority,简称PORLA)合并而成。这两个机构在棕榈油产业内都具有了二十年以上的服务经验。MPOB的建立,正是为了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并且使得国家以及全球对此 行业提供更为集中的服务。

衍生产品

棕榈硬脂

将棕榈油中不饱和的油酸亚油酸去除,可以分提出棕榈油的固体部分,即棕榈硬脂。棕榈硬脂的熔点一般高于44℃,具有良好的β′结晶倾向、起泡性和塑性范围,不含反式脂肪,目前在食品工业中主要取代动物油脂和氢化油脂,广泛应用于人造奶油、植脂末、冰淇淋专用油等特种油脂的加工领域。与传统的动物油脂和氢化油脂相比,棕榈油硬脂的使用,一方面提升了特种油脂产品的综合品质;另一方面,降低了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减少人体危害成分的摄入,益于身体健康。

棕榈液油

棕榈液油主要由棕榈油中的不饱和甘三组成,主要用于加工烹饪用油。随着分提工艺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已经生产出了超级棕榈液油,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到了36.6%以下,凝固点也降低到了15℃左右,室温下不会凝固。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3∶4∶1.1,脂肪酸组成趋于天然均衡。棕榈液油在烹饪过程中不易起泡、溅油,不易产生极性化合物和发生氧化反应,与普通食用油脂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热稳定性,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烹饪习惯。

参考资料

棕榈油为何成为油脂市场“领头羊”?.新浪财经.2025-06-26

一文带你了解商品期货特殊品种--棕榈油.今日头条.2023-12-11

棕榈油的产业链你了解吗?.中信建投期货杭州分公司.2023-12-11

棕榈油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河南国瑞油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23-12-11

棕榈油,到底是什么油?.今日头条.2023-12-11

中国棕榈油何去何从?.今日头条.2023-12-11

注意!这种最常见的食用油,会促进癌细胞转移并增加扩散风险.今日头条.2023-12-11

清华大学—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生物能源及生物基材料项目合作交流会顺利召开.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2023-12-11

厄尔尼诺如何影响我们的餐桌?美媒:做好巧克力更贵的准备.今日头条.2023-12-11

简介.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