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登

杨文登,博士,双峰县人,现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他曾在南方医科大学担任博士后,并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杨文登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目前,他主要关注循证心理治疗的新进展,包括循证实践研究、心理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研究等问题。

教育背景

(1)1999年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后担任中学教师;

(2)2007年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毕业;

(3)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毕业;

(4)2016年-2017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临床心理学方向访问学者;

(5)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学博士后出站。

研究方向

杨文登从事临床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主要关注:(1)循证心理治疗研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心理学的循证实践丛书》(著译4部),发表循证相关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等循证相关项目7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2)理论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出版著作4部,主持广东省教改项目及广州大学《心理学史》优质课程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Theory &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近年开始关注具身认知的新进展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广州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大学课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Campbell中国联盟副秘书长,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促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Theory & Psychology》(SSCI)期刊编委、多个心理学SSCI、CSSCI期刊的审稿人。

论文著作

※著作

(1)杨文登(著).循证心理治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叶浩生,杨文登(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史.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3)杨文登(著).心理学史笔记.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叶浩生,杨文登(译).现代心理学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杨文登(副主编).四位一体,协同奏响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响乐.广州市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

(6)杨文登,殷融,苏得权(译).心理学之书.重庆市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7)杨文登(著).循证心理健康服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杨文登,赵英武,邓巍(译).心理健康领域的循证实践:九大基本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9)杨文登(副主编).循证社会科学.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10)杨文登,邓巍(译).循证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论文(部分)

(1)Yang, W., & Ye, H. S. (2014). Theoretical Psychology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ory & Psychology, 24(6), 813–829. SSCI

(2)Yang, W., & Ye, H. S. (2013).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Marxist practical 哲学 for psychology. Theory & Psychology, 23(3), 371-390. SSCI

(3)Yang W., Wang, M.,  Zhang, X., Zhong, C., Luo, J., & GAO, Y. (2019). Factor Structure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Youth Psychopathic Traits Inventory and its shorten version in Chinese detained boy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1831.SSCI

(4)Zhong, C., Wang, M-C., Shou, Y., …& Yang, W(通讯作者). (2018). Assessing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Grit-S in Chinese employees. PLoS ONE, 13,(12), e0209319,SCI

(5)Li, S., Wang, M, Shou, Y., …& Yang, W.(通讯作者). (2018).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Measurement Invariance of the Brief Symptom Inventory-18 among Chinese Insurance Employe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519. SSCI.

(6)杨文登,李晓苗,张小远(2017).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证据”的四个基本问题.心理学报,49(6),841-852.(《新华文摘》(数字版)2017年2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转载,2019年广东省哲社二等奖),CSSCI.

(7)叶浩生,麻彦坤,杨文登(通讯作者).(2018).身体与认知表征:见解与分歧.心理学报,50(4),462-472层叠样式表CI.

(8)易仲怡,杨文登(通讯作者),叶浩生.(2018).具身认知视角下软硬触觉经验对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心理学报,50(7):793-80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8年第11期转载)CSSCI.

(9)王孟成,邓俏文,毕向阳,叶浩生,杨文登(通讯作者).(2017).分类精确性指数Entropy在潜剖面分析中的表现:一项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心理学报,49(11),1473-1482层叠样式表CI.

(10)杨文登,叶浩生.(2009).荆其诚的国际心理学思想与实践.心理学报,41(9),902-91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2期转载)CSSCI.

(11)叶浩生,曾红,杨文登(通讯作者).(2019).生成认知:理论基础与实践走向.心理学报,51(11):1270-1280.CSSCI.

(12)Yang,W.,&Ye, H. S. (2017). History of Psychology in China: Contribu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Frontier in History of China, 12(2): 328–349.一般外文期刊

(13)杨文登.(2016).心理治疗中共同要素理论的历史发展.心理科学,39(4),1017-1022层叠样式表CI.

(14)杨文登,叶浩生(2010).循证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心理科学,33(2),500-502.CSSCI.

(15)杨文登,张小远(2017).心理治疗中的共同要素理论与特殊成分说:争议与整合.心理科学进展,25(2),253-264.CSSCI.

(16)谢家全,谢昌颐,杨文登(通讯作者).(2020).饥饿对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8(1),141-149.

(17)杨文登,叶浩生(2010).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18(5),741-751层叠样式表CI.

(18)李抗,杨文登(通讯).(2015).从归因疗法到内隐理念:德韦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及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3(4),621-631.CSSCI.

(19)杨文登,宋艳,王孟成.(2016).如何实施循证心理治疗:以美国循证项目与实践注册系统为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6),1154-1156.CSSCI.

(20)杨文登.(2012).心灵如何被感知:从松果腺体到镜像神经元心理学探新,32(1),8-12层叠样式表CI.

(21)杨文登,叶浩生(2008).论心理学中的还原论心理学探新,28(2),7-10.CSSCI.

(22)杨文登,丁道群(2007).潘菽的心理二分法与两种取向心理学心理学探新.27(2),8-11.CSSCI.

(23)杨文登,李抗.(2016).心理治疗方法选择的四个基本问题.心理学探新,36(6),568-573.CSSCI.

(24)叶浩生,杨文登(通讯).(2018).激进生成论及其反表征主义革命.心理学探新,38(1):3-8层叠样式表CI.

(25)董霄,杨文登(通讯).(2019).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三个特征.心理学探新,39(6):483-486.CSSCI.

(26)杨文登.(2010).循证实践: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自然辩证法研究,26(4),106-110.CSSCI.

(27)杨文登,叶浩生(2009).心理学中的生物决定论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31(1),16-21.CSSCI.

(28)杨文登,叶浩生.(2012).论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1(4),152-160.(《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4期转载)CSSCI.

(29)杨文登,叶浩生.(2012).社会科学的三次“科学化”浪潮:从实证研究、社会技术到循证实践.社会科学,34(8),107-11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层叠样式表CI.

(30)杨文登,谈心.(2016).教师实践智慧的五种常见误解及其澄清——基于循证教育学的视角.教师教育研究,28(4),1-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7年第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献》2016年24期篇目揖览)CSSCI.

(31)杨文登.(2008).质化研究与循证实践:心理学中研究与实践的关联及互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4(4),97-10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8年10期转载)CSSCI.

(32)杨文登.(2014).社会工作的循证实践: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50-59.(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4年第7期、《社会学文摘》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33)杨文登.(2017).心理健康教育的循证实践:理论、案例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44(6),54-67层叠样式表CI.

(34)杨文登,叶浩生(2010).论循证医学的医疗伦理模式及其缺陷.伦理学研究,9(1),96-100.CSSCI.

(35)杨文登,丁道群.(2009).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3),315-323.CSSCI.

(36)杨文登,叶浩生.(2010).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基于循证教育学的视野.教育研究与实验,28(3),11-17层叠样式表CI.

(37)杨文登,丁道群(2006).以实践观点看两种取向心理学的对立与统一.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3(3),38-41.CSSCI.

(38)陈颖,杨文登(通讯).(2019).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互动及干预策略.中国特殊教育,(11),30-35.CSSCI.

(39)杨文登.(2010).循证医学的哲学反思及其对人文社会科学实践的启示.循证医学,10(1),49-53.科技核心

(40)杨文登,叶浩生.(2008).循证心理治疗述评与展望.中国循证医学杂志,8(1),951-955.科技核心

科研项目

(1)杨文登,心理健康教育的循证实践模式及本土化研究(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1301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12万,201312-201612,主持.

(2)杨文登,循证教学视角下教师实践智慧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过程及效果研究(19YJC8801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8万,201903-202203,主持.

(3)杨文登,青少年ADHD三种循证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研究(GD18XXL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4万,201803-202103,主持.

(4)杨文登,社会工作的循证实践模式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本土化的研究(1201561641),“广州市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15万,2015,2018,主持.

(5)杨文登,循证教育学探索研究:以美国有效教学策略网为例(2011TJK166),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自筹,2012-2015,主持.

(6)杨文登,循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研究(2012WYM_0101),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万,2012-2015,主持.

(7)杨文登.“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循证心理治疗研究”(2016WTSCX097),广东高校特色创新项目,3万,201707-202007,主持.

教学情况

※教学项目

(1)杨文登.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心理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及教材体系建构.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018.主持.省级

(2)杨文登(第一参与人).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018.郭斯萍教授主持.省级

※教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心理学史》、《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

(2)硕士研究生课程:《循证心理健康服务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3)指导研究生情况:毕业硕士研究生1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0名。

※其他

(1)2019年,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师范生教学世界技能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一

(2)2019年,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二等奖

(3)2019年,指导研究生易仲怡获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4)2018年,广州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5)2018年,主持《心理学史》课程获批为广州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6)2018年,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二等奖.

(7)2017年,主持《心理学史》课程获批为广州大学“优质课程”.

(8)2017年,首届广州大学“广州良师教学新秀”.

(9)2015年,第七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0)2015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1)2015年,广州大学2014-2015学年本科课堂教学二等奖

(12)2014年,第六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3)2014年,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14)2013年,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特等奖及广州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

(15)2013年,广州大学2012-2013学年本科课堂教学一等奖.

参考资料

杨文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2022-02-14